- 周日上午,坐在窗边。窗帘拉上,挡不住暖的阳光。收音机里放着老歌。读书,一忽儿又抬头,看从窗外透进的光柱里微尘起舞。
- 周日下午,买了新鲜的食材。像画一幅画一样准备一份精致的食物。放到干净的塑料盒子里。留给合适的人吃。
- 每天睡前,读一阵子小说,把情节带到入梦前的迷离中。或者干脆兴奋得睡不着,一口气读到天亮。
- 偶尔失眠,有足够的时间胡思乱想。
- 持续几天不碰电脑。
- 随便画点什么。
写完发现,真矫情。可是,过胡乱忙碌的生活太久,真想回到从前的安逸。有一种质朴细腻的情绪,我无法用语言形容,那才是我想要的。
No one is normal.
今天又逃了一天的课。这一天是在图书馆渡过的。有意无意过目的几本书,都被一个主题串联起来:城市。
《不固定的圣节》,二丫同学早在高三的时候就大肆推荐过。只是那时我还无法体会海明威关于巴黎的回忆。我和二丫盲目地将小酒馆当作文艺生活的图腾。其实我们都搞错了,更贴切的场所应该是咖啡馆。巴黎实在是个强悍的城市。昨天我刚刚从萨特波伏瓦的世界走出,今日便走进了属于海明威、乔伊斯的feast。这边的烟蒂还冒着袅袅的余烟,那边一杯奶咖已端到作家面前。更不消说在那之前半个世纪的蒙玛特高地,毕加索和他的艺术家同伴们,怎样热切地长谈,忘我地销魂。
为了给“城记”找感觉,我翻了一本名字怪异的杂志:《北京现代建筑》。其中有专题讨论全国几大城市飞速发展中的文化错位,还有《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的几篇书评。巧的是刚刚买来的书城亦有关于上海回忆的连载和《死与生》的书评。
写到这里,本本快没电了。这一天的“城市历险”还没进行到一半。我的细碎想法也没一一记录。太阳升起后又将是忙碌的一天。我还是去睡吧。那些零七八碎的语言,沉淀一下,或许废话会更少些。
这就去睡了。
上海根与芽与上海黄页协办的黄页回收活动宗旨在于节约资源,将旧黄页回收利用。我作为一名根与芽联系的学生志愿者,主要任务是回收旧黄页,分发新黄页,并向群众宣传这次活动的环保意义。
在分发过程中我了解到,以往电信都是将下一年的黄页送入电信用户家中。而这两年改为在全市各大家乐福设立回收分发点,实行三种分发办法:一是以旧换新;二是凭家乐福当天购物满50元的收银条领取;三是如不满足以上两个条件,则可以填写一张单子到指定地点领取。
活动当天天气寒冷。由于超市场地有限,分发点设在户外。协助我们的上海黄页工作人员为了缩短发放时间,减少工作量,取消了对收银条金额的限制,无论消费多少均可领取黄页一本。我们从中午11点半左右开始到下午3点45左右将2500本黄页全部分发完毕。回收旧黄页的数目没有统计,但比预期结果理想得多,估计有三四百本。带来旧黄页的市民基本上都是老年人,有的还带来了不只一本。
为了突出活动的环保意义,我们特意向每一位凭收银条领取黄页的市民说明为了资源回收利用,希望他们能把家里的旧黄页于指定时间带过来。有很多市民都表示理解与支持。但是也有煞风景的场面出现。有的市民硬是抢走新黄页,有的则用过期的甚至是捡来的超市收银条骗取黄页,有的市民虽然是按规定领取,却生怕占不到便宜,匆忙中抓破了我们的志愿者陆梦同学的手。
在活动过程中,上海黄页的工作人员给予我们很大的关怀和支持,根与芽的志愿者也专程赶过来考察我们的工作情况,除了叮嘱一些注意事项外,还发给每个志愿者若干元补贴。
此次活动有很好的宗旨和创意,它通过改造市民生活的传统项目,不仅宣传了环保,更是为回收资源做出了实际的贡献。那一箱箱沉甸甸的旧黄页,通过统一的处理,可以多次重复利用,说不定还会出现在来年的黄页中。而如果没用回收活动,让市民自行处理,那么它们的命运无非是喂了蛀虫或经不正规的途径制成劣质卫生纸。然而,此次回收活动并不能说的上完美。一些市民由贪小便宜心态驱使,即使并不需要黄页也会抢着领取,更有甚者会特意打印几张收银条,一拿就是好几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