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是去看当代设计展,就要有完全看不懂的觉悟。”我是带着这样的想法走进上海美术馆大门的。看不懂,意味着没有理解,没有共鸣,更没有感动。考虑到学生票只有5元钱,就算在光怪陆离的展品中一路冷漠的走过,也不会觉得太冤。而事实竟然出乎我的意料,有些作品颇让我觉得有趣或感动,甚至在心里暗暗赞叹。遗憾的是,昨天出门没有带相机,所以不能为接下来的感想一一配图了。
- 《四季》 几米 你可以叫它立体空间上的绘本,你可以说它是沿三条交错轴线展开的记忆。但最重要的是几米笔下角色一贯的孤独和怡然自得在这个空间中得到了最充分的舒展。涉及时间的流逝,细微的不同或完全相同都能引起唏嘘。我想说的另外一点是,十个场景看似各不相同,实际上都像是画在同一个方盒子内部。注意到这一点,让我更觉得自己面对的是一个不停变换布景的舞台,无声的演员出现或消失,他们忙碌、孤独、坚持。仿佛观看一场哑剧演出,亦是观看自己的生活。
- 《T-市场》 汉斯·贝克 巨大的超级市场模型,在一间单独的展厅展出,全部照明来自装置内变换的灯光。模型的边缘,粗砺的“沙地”上一棵干枯的树。这是没有星空的未来城市的悲壮黑夜。我不记得当时有没有背景音乐,好玩的是,现在只要一回想这件展品,脑海中便会响起一种神秘空远的电子音乐。这种高度文明下的冰冷空旷,本是作者讽刺的对象,于我却有一种诡异的魅力。
- 《家》 王音 若不是同学一声夸张的赞叹,我绝对会从这幅画前不屑地走过。凝神再看,从中发现了回忆的颜色。家,一个相当矛盾的字眼——对于正在成长的我。
- ……
媒体影像或网路中的虚拟世界在我们所累积的视觉中,已经造成一种平面认知的困窘与失真,即使透过所谓3D影像效果的呈现,却无法改变如今我们视觉经验中那些无法被再度建构为实体景象的遗憾,尤其在我们大量透过记录影像来认识这个世界的真实性时。相比之下,协调人张晴同学的介绍语还算平易近人。节选下面这一段话,正好作为对我上一篇日志中“网络吞噬生活”的注脚。
何谓今日现实?不得不承认已经有两个现实让我们穿梭于其中,在今天的世界中,每一分钟都在切换着场景、思绪、语言、情感,在可视的现实中,我们仍然依偎着春夏秋冬、甜酸苦辣、人间炎凉,我们永远徘徊在道德、伦理、法律的边缘。在网络的现实中仍然有道德与伦理,真情与险恶。许多人已经适应于网络的生活,网络的爱情,在网络中遇上了阳光与月亮。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