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十二月 27, 2006

现在迫切想过的生活

  • 周日上午,坐在窗边。窗帘拉上,挡不住暖的阳光。收音机里放着老歌。读书,一忽儿又抬头,看从窗外透进的光柱里微尘起舞。
  • 周日下午,买了新鲜的食材。像画一幅画一样准备一份精致的食物。放到干净的塑料盒子里。留给合适的人吃。
  • 每天睡前,读一阵子小说,把情节带到入梦前的迷离中。或者干脆兴奋得睡不着,一口气读到天亮。
  • 偶尔失眠,有足够的时间胡思乱想。
  • 持续几天不碰电脑。
  • 随便画点什么。

写完发现,真矫情。可是,过胡乱忙碌的生活太久,真想回到从前的安逸。有一种质朴细腻的情绪,我无法用语言形容,那才是我想要的。

滚滚而来的流水帐

  • 作业狂多,前一阵子游手好闲,现在终于有报应了。
  • 考试狂郁闷。辅修考试让我重温了高中的感觉。那时一天到晚考麻木了,不觉得什么。现在是深切的恨。满眼头头是道的文字以“知识”自居,却使我们和生活的本质越离越远。
  • 24号晚上十一点半,七个人骑着五辆自行车去人民广场。我骑一辆没有前轧的破车驮着一个昏昏欲睡的MM。途中遭遇小雨。在夜的上海漫游。南京路步行街上行人、小贩三三两两。通宵麦当劳里灯火通明,人满为患。在福州路上发现三只老鼠并讨论它们和学校的同类生活得更优越。三点多的时候,大家都累了。遂归。
    男生们一时兴起买的玫瑰花束,掉到地上n次。幸好黑暗中也看不到它们萎靡的样子。回宿舍后便随手一丢。这一夜,看似疯狂,其实也没什么特别。

星期三, 十二月 13, 2006

恶心

开始恶心了。真的很恶心。人人都喜欢纯粹的东西。可是总是越活越复杂。

星期二, 十二月 12, 2006

Flickr上的Canon PowerShot A75


Flickr上刚刚发现的Camera Finder功能,可以查看用特定型号相机拍出的照片。我家的老将Canon PowerShot A75拥有众多兄弟姐妹,它们留下的照片也是硕果累累。其实像我这种非专业人士很难分辨出那种相机能拍出哪种效果。只要充满感情,又不落俗套,便是好照片。
对自己的老相机厌倦了,就来Camera Finder上看看。总会有惊艳的画面,让你决定继续发挥老机器的潜力。

点名是种无聊的游戏,但是可以借以自省


猪蹄传过来的,不打算往下传了。


1.心情不好的时候一般都会干什么咧?
出门溜达。
2.认为一个人最难得的是拥有什么品质呢?
什么品质做到纯粹都很难得的。
3.能令你对一个人改观的关键是什么呢?
一个微笑足以。
4.觉得现在跟以前的生活状态最大的不同是什么呢?
不知“以前”是指什么时候。总体上少了幻想多了踏实。喜忧参半吧。
5.2007的最大愿望是什么呢?(我祝你实现自己的梦想!)
最大的愿望就是不用将“希望**能实现”念叨365天,最后发现一年又结束了。糟了,这大概是一个怪圈。
6.多长时间洗一次澡,内衣裤和袜子是否每天换洗?
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为了非洲成千上万缺少水资源的居民,为了填补西伯利亚上空的臭氧空洞,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降低洗澡和换衣频率吧!(记住要用无磷洗衣粉哦~)
7.是否有过暗恋的经历,最长的是多长时间?
介不是废话么。一年。
8.初吻是多大年纪献出的?
厚。刺激我。
9.经常意淫的对象是谁?
小学时是瓦塔诺。
10.有没有崇拜过现在想起来恨不得一拳把自己打死的偶像明星,并在当年模仿其造型的经历?
?!白痴问题
11.洗澡时候唱歌么?走调么?
唱。走。
12.运动后脚会不会很臭?
不运动也会。
13.干过的最变态的事情是什么?
没有。干出来就不觉得变态了。 又一个白痴问题。
14.有没有不堪回首的童年往事,请详述!
有。在道德观念未形成的时候做过被法律体系不容的事情若干件。怕进局子,就不详述了。
15.如果可以选择想当男的还是想当女的?为什么?
这辈子当女的,下辈子当男的。都想体验一下。
16.性格里最阴暗的一面是什么
不知道。 白痴问题再度现身。
17.一想起来就想去撞墙的衰事是什么?
乍一想觉得很多,仔细一想就没有了。
18.交往过多少个对象?
厚。又刺激我。
做完题才发现,这种纯白痴型的点名游戏一定是从spaces发源的那一支。借以自省个屁,自恋还差不多。

星期一, 十二月 11, 2006

减卡救树——以“好玩儿”的名义环保

Poster第一次用Illustrator,感觉不错,乐趣无穷。

星期五, 十二月 08, 2006

城市一天(上)

今天又逃了一天的课。这一天是在图书馆渡过的。有意无意过目的几本书,都被一个主题串联起来:城市。

《不固定的圣节》,二丫同学早在高三的时候就大肆推荐过。只是那时我还无法体会海明威关于巴黎的回忆。我和二丫盲目地将小酒馆当作文艺生活的图腾。其实我们都搞错了,更贴切的场所应该是咖啡馆。巴黎实在是个强悍的城市。昨天我刚刚从萨特波伏瓦的世界走出,今日便走进了属于海明威、乔伊斯的feast。这边的烟蒂还冒着袅袅的余烟,那边一杯奶咖已端到作家面前。更不消说在那之前半个世纪的蒙玛特高地,毕加索和他的艺术家同伴们,怎样热切地长谈,忘我地销魂。

为了给“城记”找感觉,我翻了一本名字怪异的杂志:《北京现代建筑》。其中有专题讨论全国几大城市飞速发展中的文化错位,还有《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的几篇书评。巧的是刚刚买来的书城亦有关于上海回忆的连载和《死与生》的书评。

写到这里,本本快没电了。这一天的“城市历险”还没进行到一半。我的细碎想法也没一一记录。太阳升起后又将是忙碌的一天。我还是去睡吧。那些零七八碎的语言,沉淀一下,或许废话会更少些。

这就去睡了。

星期二, 十二月 05, 2006

“根与芽·上海黄页”黄页回收活动总结

宣传海报前的华丽转身。
(摄影:陆梦)


上海根与芽与上海黄页协办的黄页回收活动宗旨在于节约资源,将旧黄页回收利用。我作为一名根与芽联系的学生志愿者,主要任务是回收旧黄页,分发新黄页,并向群众宣传这次活动的环保意义。

在分发过程中我了解到,以往电信都是将下一年的黄页送入电信用户家中。而这两年改为在全市各大家乐福设立回收分发点,实行三种分发办法:一是以旧换新;二是凭家乐福当天购物满50元的收银条领取;三是如不满足以上两个条件,则可以填写一张单子到指定地点领取。

活动当天天气寒冷。由于超市场地有限,分发点设在户外。协助我们的上海黄页工作人员为了缩短发放时间,减少工作量,取消了对收银条金额的限制,无论消费多少均可领取黄页一本。我们从中午11点半左右开始到下午3点45左右将2500本黄页全部分发完毕。回收旧黄页的数目没有统计,但比预期结果理想得多,估计有三四百本。带来旧黄页的市民基本上都是老年人,有的还带来了不只一本。

为了突出活动的环保意义,我们特意向每一位凭收银条领取黄页的市民说明为了资源回收利用,希望他们能把家里的旧黄页于指定时间带过来。有很多市民都表示理解与支持。但是也有煞风景的场面出现。有的市民硬是抢走新黄页,有的则用过期的甚至是捡来的超市收银条骗取黄页,有的市民虽然是按规定领取,却生怕占不到便宜,匆忙中抓破了我们的志愿者陆梦同学的手。

在活动过程中,上海黄页的工作人员给予我们很大的关怀和支持,根与芽的志愿者也专程赶过来考察我们的工作情况,除了叮嘱一些注意事项外,还发给每个志愿者若干元补贴。

此次活动有很好的宗旨和创意,它通过改造市民生活的传统项目,不仅宣传了环保,更是为回收资源做出了实际的贡献。那一箱箱沉甸甸的旧黄页,通过统一的处理,可以多次重复利用,说不定还会出现在来年的黄页中。而如果没用回收活动,让市民自行处理,那么它们的命运无非是喂了蛀虫或经不正规的途径制成劣质卫生纸。然而,此次回收活动并不能说的上完美。一些市民由贪小便宜心态驱使,即使并不需要黄页也会抢着领取,更有甚者会特意打印几张收银条,一拿就是好几本。

星期一, 十二月 04, 2006

醒不来

糖高卡之同济图书馆

似乎最近大家都做了很多事情,只有我什么都没完成还一天到晚忙得要命。
周六做出了第一张糖高卡,算是小小的安慰。
昨天从晚上七点开始睡觉,睡到今天早上七点。
可现在还是困。

“醒不来,醒来我还是发呆。”王菲当年是这样唱的。

星期四, 十一月 30, 2006

星期三, 十一月 29, 2006

金融初等生

瞄了一眼今天的FT新闻,看不懂:


2000年的“总需求大大超过潜在供给”,而在2006年,全球供给和需求大致平衡。他表示,没有过度需求,就没有理由认为全球经济会陷入低迷
——《“中国是未来全球经济关键”》

为什么需求旺盛反倒会导致经济低迷?望高人(低人、中人亦可)指教。

电影进入生活

很难说这只是一个人的传奇。从亡命徒到纺织女工,她似乎被理想所累,也似乎由理想支撑。

这学期选了三门课,德国电影欣赏、德国文化史、雕塑。巧的是前两门课都是孙善春老师教。此人在同济众多不食人间烟火的科技工作者和八面玲珑的权位玩家中绝对是个异类,光从他的飘逸马尾就能看出来。当然,判断一个人不能只从外表,外加他的两门课我也逃了将尽一半,所以还不好说他就是个好老师。

然而以上一切并不重要。对我来说,重点在于:他的话启发我用另一种方式体味电影。而我从这新的方式中获得了新的感受,是以前不可能体会到的。


“电影即生活。”


第一堂电影欣赏课,在他长达100分钟的神吹胡侃掰呼扯淡中,这句话极其生猛地在我脑中回响,绕太阳穴三日而不绝。什么叫做“电影即生活”?在我那天乱涂的笔记中还有这样的话:“电影是实实在在的东西,不要用比喻的态度来看。”“电影不是像生活,电影就是生活。”当时我费劲九牛二虎之力,也没有向二丫阐明我对这句话的理解。实质是自己也不明白,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那一瞬的灵光会越飘越远。在流动不息的精神世界,重要的不在于思想发生何种改变,而在于它确实有所改变。我对电影的态度就在他一句话的震撼下,渐渐脱离了“伪艺青”的腐臭水洼。


甭管这是不是他的本意,我在观影时试着将灵魂与作为旁观者的肉身脱离,飘入电影的世界。我将电影看作着着实实的生活,而非揭示什么精神的寓言。由此我发现某些电影是如此血肉饱满,如此真实。它像生活的表象一样复杂,但亦提供从中提炼意义的可能(实际上这是必须的,电影终究要有个主题)。


或许我所欣赏的“血肉饱满”只是一种质朴的拍摄手法。但电影的不能张嘴诠释自身,它的本质与表现形式水乳交融。层次复杂的电影和简单的电影,同样靠一层银幕上的光影讲述故事。


说起自己原来看电影的方式,恶心之处在于企图从任何一个细节中看出点“意识形态”来。就好比看《黑暗中的舞者》时想要分析为什么法庭强调萨尔玛来自前社会主义国家;看《千年女优》时琢磨青年画家的政治倾向甚至怀疑他是共产党。一句话,我把原本层次复杂的电影简单化、抽象化。我和他们保持着时空的距离,试图在千里之外用望远镜分析它们、计算它们的运行轨道。


昨晚,看过《莉塔传奇》(又名《敞开心扉向蓝天》)。走出教学楼,在黑暗中向寝室踱去。清冷的空气扑面而来。路上行人细碎的对话传入耳内,莉塔那句“我是一个随遇而安的人”仿佛也在其中。一个普通的夜。一个被电影吞噬殆尽的夜。

星期四, 十一月 23, 2006

blogspot复活


blogspot又复活了。实在是搞不明白GFW和Blogger的关系为何如此暧昧不清、痴缠纠葛,当真是剪不断、理还乱。几度禁了通通了又禁,伴随着可以注册可以管理就是不能访问的怪异现象,我的Blogger历程就像坐过山车一样起起伏伏,心情怎一个“恶心”了得?


不管怎么说,通了,总是件好事。可对于我自己,有些东西一直没通。比如,写不出好文章,拍不出好照片。张要和我做“城记”,可自打她提议那天起,上海就一直不停地下雨。已经七天了,据说还要再下十天。下吧,毕竟上海像天津一样干燥才不正常。是酸雨也好、中性的雨也好,大自然才不管您喜不喜欢,只管排泄到爽,对成天排放污染的人类是这样,对无辜的鱼儿啊、庄稼啊也是这样。鱼和庄稼是不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这是突然想到的一个问题,暂且按下不表。


刚学完水的全球循环的时候,我常常产生龌龊的联想:说不定我茶杯中的哪粒水分子就曾经游历过雄壮的人类大肠呢。当然,这种联想有一个美好高雅得多的版本:云彩中的一粒氢二氧一落入人间润物无声游历五湖四海走遍大江南北,最后又回到美丽的天空构成白白的云朵。


本质还不是一样?我就是喜欢走B小径。人少。清静。

星期一, 十月 23, 2006

熄灯前抢发一篇流水账


最近很忙,而且不太适应刚开始的熄灯生活,所以一直没有更新。


昨天在绿协拿到了我们的六周年纪念T-shirt,我却放弃了在上面发挥创意的机会。捡了几片被丙烯颜料摧残得很好看的叶子回来。


终于悟出来,治疗我郁闷难过无聊的最佳方法就是躲到图书馆看设计类杂志。都是好玩的图片,不是“看不出擦了粉”的大美人,也不是对比度高到恶心的西藏风景照,是一帮不安分的人动脑子搞的乱七八糟的东西,需要动脑子七上八下地欣赏。摄影类杂志也勉强可以,只是有些照片是在不敢恭维。


郁闷的时候,我不在图书馆,就在去图书馆的路上。

星期四, 十月 05, 2006

据说最近流行这么说话


我恨,
这模版——
中规中矩,
干净整齐。

可是,
我把它打扮得更加
有条不紊。

厚厚
你可以把这解释为
命运嘲弄下可悲的性格分裂。
我却知道,
传说中的真相只有一个——
(唱)就不告诉你,就不告诉你,就~不~告诉你~!

(上图为2ya同学的生日贺图。虽然十分不济,但我保证笔笔画来皆是血。)

星期二, 十月 03, 2006

上海双年展·超设计·乱弹


图片来源:上海双年展官网
制作:Picasa2

“既然是去看当代设计展,就要有完全看不懂的觉悟。”我是带着这样的想法走进上海美术馆大门的。看不懂,意味着没有理解,没有共鸣,更没有感动。考虑到学生票只有5元钱,就算在光怪陆离的展品中一路冷漠的走过,也不会觉得太冤。而事实竟然出乎我的意料,有些作品颇让我觉得有趣或感动,甚至在心里暗暗赞叹。遗憾的是,昨天出门没有带相机,所以不能为接下来的感想一一配图了。


  • 《四季》 几米 你可以叫它立体空间上的绘本,你可以说它是沿三条交错轴线展开的记忆。但最重要的是几米笔下角色一贯的孤独和怡然自得在这个空间中得到了最充分的舒展。涉及时间的流逝,细微的不同或完全相同都能引起唏嘘。我想说的另外一点是,十个场景看似各不相同,实际上都像是画在同一个方盒子内部。注意到这一点,让我更觉得自己面对的是一个不停变换布景的舞台,无声的演员出现或消失,他们忙碌、孤独、坚持。仿佛观看一场哑剧演出,亦是观看自己的生活。
  • 《T-市场》 汉斯·贝克 巨大的超级市场模型,在一间单独的展厅展出,全部照明来自装置内变换的灯光。模型的边缘,粗砺的“沙地”上一棵干枯的树。这是没有星空的未来城市的悲壮黑夜。我不记得当时有没有背景音乐,好玩的是,现在只要一回想这件展品,脑海中便会响起一种神秘空远的电子音乐。这种高度文明下的冰冷空旷,本是作者讽刺的对象,于我却有一种诡异的魅力。
  • 《家》 王音 若不是同学一声夸张的赞叹,我绝对会从这幅画前不屑地走过。凝神再看,从中发现了回忆的颜色。家,一个相当矛盾的字眼——对于正在成长的我。
  • ……
最后说点细枝末节。刚才说到我不介意看不懂设计作品,并不代表我不介意看不懂旨在引导观览者的作者介绍/作品说明。遗憾的是,某些作品的解说诡异到本身就可以成为当代设计作品。我认为设计的初衷就是超越语言将某种感受或理念传递到观者的内心深处,观众或许需要思索,但决不是咬文嚼字、推敲词语。他们所获得的感受也不一定可以用语言来表达。设计作品本身也要尽量避免阐释,更要避免一种不知所云的阐释。策展人林书民同学撰写的介绍语便属于很“诡异”的那一类,且看一例:
媒体影像或网路中的虚拟世界在我们所累积的视觉中,已经造成一种平面认知的困窘与失真,即使透过所谓3D影像效果的呈现,却无法改变如今我们视觉经验中那些无法被再度建构为实体景象的遗憾,尤其在我们大量透过记录影像来认识这个世界的真实性时。
相比之下,协调人张晴同学的介绍语还算平易近人。节选下面这一段话,正好作为对我上一篇日志中“网络吞噬生活”的注脚。
何谓今日现实?不得不承认已经有两个现实让我们穿梭于其中,在今天的世界中,每一分钟都在切换着场景、思绪、语言、情感,在可视的现实中,我们仍然依偎着春夏秋冬、甜酸苦辣、人间炎凉,我们永远徘徊在道德、伦理、法律的边缘。在网络的现实中仍然有道德与伦理,真情与险恶。许多人已经适应于网络的生活,网络的爱情,在网络中遇上了阳光与月亮。

赖在这里不走了


“在我的地盘你就得听我的。”

本人很郑重的决定赖在Blogger beta不走了,所以在一切开始之前,要把模版驯养地服服贴贴。昨天本来打算写一写参观双年展的感想,无奈添加图片的caption时遇到了瓶颈,折腾了好几个小时都不满意。现在东搞西搞总算是差不多了。


虽然牺牲了去宜家的时间,却让我的虚拟小屋井井有条,或许比装扮寝室还有必要。毕竟,我的生活已经有可观的一部分完全贡献给了网络。网络吞噬生活。或者说,网络即生活。

星期日, 十月 01, 2006

I wanna BLOG!


图片来源:自家相机+photoshop Mr.P友情出演

我又开始写网志了。似乎不管内心多空虚,都有无法抑制的倾吐欲。成为一个简单的人何其难,之前总要走过复杂曲折的成长之路吧。


在这里与你们分享我的点点滴滴。我希望自己能做到足够坦诚,同时足够有趣。


Welcome...